看《爸爸去哪儿》,想自己的育儿经
来源/作者:信仰者
发布时间:2014-08-21
点击次数:
感谢您阅读本文,信仰者提供
本来不应该落入俗套,去跟风评论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但是有幸在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爸爸。看着诸位明星老爸们陪伴孩子们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确实感慨万千啊。但是老实说,还在我没有成为一名父亲的时候,我就已经树立了一些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想法。希望能够和大家讨论分享一下。
网络上针对5个家庭教育孩子方式的评价和讨论特别多,其中不乏各种意见建议。我想: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培养方式和观点。如果真是有一种最正确的方式,那么社会也不会呈现如此精彩的世界和各式各样的人了。我觉得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每个家庭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标准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只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认同或不认同的差别。起码我是不会去评价别人的对与错。于我而言,我自己的理念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做好父母正确引导、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本职工作。在方式上,以自身的行为来带动影响孩子,好于用命令和言语去指挥孩子。
具体来说,首先,我对自己的孩子尽量不去施加任何要求和期望。一个孩子以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过什么样的人生,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尽量不把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强加于他身上。当然,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我个人觉得这是属于素质教育。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孩子优秀的素质,是父母的责任。但是在中国,更多的父母却是在孩子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而耗尽心血并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成为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我是非常反感有些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将来考虑的旗号,而把很多希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以此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做法。如果你对生活有不满,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想法,那么请把这些要求对自己提吧。毕竟可能这些理想都是你的追求,而不一定是他真正想要的。
其次,做好一名父亲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孩子重要的技能,而不是给予孩子美好的事物。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越发的重视。可以说,不断鼓励和积极赞扬,以加强孩子的信心;尽力给孩子提供优秀的教育环境;全家努力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些几乎是现代家庭都希望能提供给孩子们的,不管承认不承认。当然这些条件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却并非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培养孩子好的素质更有利于他一辈子快乐的成长。相比于提供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我更乐意给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基本品质。比如,我一直期待从孩子3岁的第一天开始,就可以带着他每天下午去慢跑半个小时,除了是身患重病,逼不得已的情况外必须坚持每天跑步,以至最后变成和每天刷牙洗脸一样的自然性行为。我觉得这起码有2个好处:1、可以帮助他保持一生健康的身体;2、培养他树立百折不挠的毅力。另外还有类似每周必须带他出去接触自然和体验新鲜生活等等这些活动。我觉得我的孩子只要能够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开朗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和善于学习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我就丝毫不会担心他以后的生活。可能我给不了太多太好的物质,但是我希望帮助他形成的能力能够让他受用一生。
其三,放下架子和尊严,和孩子共同成长。中国很多的父母都自以为自己懂的很多,经常居高临下地去教育孩子。诚然,成年人经过早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肯定比孩子懂的要多,确实有传授的过程。但是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失去很多优秀的品质,孩子给大人上了一课的情况也不少见啊。而且中国的家长更喜欢用嘴巴去教育孩子。就比如让孩子每天坚持跑步,不能找任何借口推脱。对孩子是一种要求,对大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很多大人会给孩子设定种种要求和规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但是往往大人自己却遵守不了,做不到。你说,自己都难以遵守的要求,为何偏偏要孩子去接受承担?看到大人言行不一的表现,孩子不分裂才怪呢。所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大人再次成长的过程。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原则之下,留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爱不一定非要说出来和表现出来。静静放手,默默陪伴,要相信他能够解决人生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每个人应该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责任和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这些原则问题是需要交待清楚,并督促他努力执行的。除此之外,遵从他的意愿,给他自由的空间。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快乐的。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育儿理念,当然会有缺陷,也不一定适用其它家庭。这里我不是想说明哪一种方式好,哪一种方式不好。只是这些是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获得的观点和认识,我认为它适合于我们家庭的教育。适合才是最好的。如果千人一面,这个世界就不精彩了。守得住内心,生命才能绚烂如花。
网络上针对5个家庭教育孩子方式的评价和讨论特别多,其中不乏各种意见建议。我想:每个家庭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培养方式和观点。如果真是有一种最正确的方式,那么社会也不会呈现如此精彩的世界和各式各样的人了。我觉得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每个家庭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标准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只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认同或不认同的差别。起码我是不会去评价别人的对与错。于我而言,我自己的理念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做好父母正确引导、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本职工作。在方式上,以自身的行为来带动影响孩子,好于用命令和言语去指挥孩子。
具体来说,首先,我对自己的孩子尽量不去施加任何要求和期望。一个孩子以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过什么样的人生,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尽量不把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强加于他身上。当然,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我个人觉得这是属于素质教育。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孩子优秀的素质,是父母的责任。但是在中国,更多的父母却是在孩子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而耗尽心血并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成为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我是非常反感有些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将来考虑的旗号,而把很多希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以此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做法。如果你对生活有不满,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想法,那么请把这些要求对自己提吧。毕竟可能这些理想都是你的追求,而不一定是他真正想要的。
其次,做好一名父亲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孩子重要的技能,而不是给予孩子美好的事物。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越发的重视。可以说,不断鼓励和积极赞扬,以加强孩子的信心;尽力给孩子提供优秀的教育环境;全家努力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些几乎是现代家庭都希望能提供给孩子们的,不管承认不承认。当然这些条件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却并非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培养孩子好的素质更有利于他一辈子快乐的成长。相比于提供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我更乐意给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基本品质。比如,我一直期待从孩子3岁的第一天开始,就可以带着他每天下午去慢跑半个小时,除了是身患重病,逼不得已的情况外必须坚持每天跑步,以至最后变成和每天刷牙洗脸一样的自然性行为。我觉得这起码有2个好处:1、可以帮助他保持一生健康的身体;2、培养他树立百折不挠的毅力。另外还有类似每周必须带他出去接触自然和体验新鲜生活等等这些活动。我觉得我的孩子只要能够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开朗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和善于学习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我就丝毫不会担心他以后的生活。可能我给不了太多太好的物质,但是我希望帮助他形成的能力能够让他受用一生。
其三,放下架子和尊严,和孩子共同成长。中国很多的父母都自以为自己懂的很多,经常居高临下地去教育孩子。诚然,成年人经过早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肯定比孩子懂的要多,确实有传授的过程。但是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失去很多优秀的品质,孩子给大人上了一课的情况也不少见啊。而且中国的家长更喜欢用嘴巴去教育孩子。就比如让孩子每天坚持跑步,不能找任何借口推脱。对孩子是一种要求,对大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很多大人会给孩子设定种种要求和规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但是往往大人自己却遵守不了,做不到。你说,自己都难以遵守的要求,为何偏偏要孩子去接受承担?看到大人言行不一的表现,孩子不分裂才怪呢。所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大人再次成长的过程。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原则之下,留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爱不一定非要说出来和表现出来。静静放手,默默陪伴,要相信他能够解决人生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每个人应该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责任和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这些原则问题是需要交待清楚,并督促他努力执行的。除此之外,遵从他的意愿,给他自由的空间。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快乐的。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育儿理念,当然会有缺陷,也不一定适用其它家庭。这里我不是想说明哪一种方式好,哪一种方式不好。只是这些是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获得的观点和认识,我认为它适合于我们家庭的教育。适合才是最好的。如果千人一面,这个世界就不精彩了。守得住内心,生命才能绚烂如花。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