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发达,越现代,就越难以豁达睿智地洞察世界
来源/作者:信仰者
发布时间:2014-08-21
点击次数:
感谢您阅读本文,信仰者提供
其实是从一件小事引起的反思。我老婆怀孕的时候,我曾经去药店买来早孕试纸来测试。结果发现,一个早孕试纸居然卖到20多元,实在是让我震惊啊。因为我就是做类似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早孕试纸,核心成本也就几毛钱,加上外壳、包装及人工等也不会超过3元。几经流通转手,就翻了10倍啊。当然了,这里我并不是简单的揭露、谴责各路商家张开血盆大口来吞噬消费者的血汗钱。我主要是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终我觉得这就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推动这样的事情演变如此。也许你会说,这是人心的贪婪所致。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规律,而人类社会的市场规律同样是受自然规律操纵的,谁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发展产物呢。
下面,我就简要细致的分析一下这个演变过程。开始的时候,厂家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大家的技术水平相当,所用人工及成本也差不多,利润空间也差不多。初期因为技术水平低,产量不高,产品也是集中在附近地区销售。后来为了竞争并追求更大的利益,会逐渐提升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当产量大幅提高后,产品就能够实现更远区域更大范围的销售了。这时候就出现了各个中间流通环节和销售门店了。而这些中间环节的运作成本和各自的利益空间,就相应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而为了能够在竞争处于不败之地,厂家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当生物类、食品等等产品还有保质期这样的问题时,厂家极致的做法就是生产效率最大化,使得生产原料成本在整个利益中比重最小化。其实即使产品本身没有过期的问题,比如电器、电子类产品,同样也会因为技术不断升级、功能不断强大而面临着被取下货架进行淘汰的命运。如果我武断一点,可以说整个工业化时代,几乎所有的产品都经历着同样的技术革新进程。厂家的做法也基本都是无限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和企业规模化,而将产品原料的成本最小化,以至于可以轻易抛弃或淘汰过时的产品。就像那个早孕试纸条一样,产品核心试纸条其实就几毛钱,价值都附加在流通、研发和改进技术工艺上去了。所以产品过期了,扔掉就好了,如此轻松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是同样的情况。最初,一家人在一块田里,忙活一年,基本上就是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遇到收成好,富余的粮食也就给家里补贴一些日用品。随着劳动工具的使用,产量越来越高,促进其它行业发展了,带动了农业机械化,这样农业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直至今天,几个人依靠机械化工具就可以种植成千上万亩的田地。大部分农村劳动人员被转移到城市里生活。这样就产生了粮食的运输转移,现在这样的转移甚至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进行。而且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很多粮食不是以素材的方式提供,而是直接加工成为食品。每次当我望着超市中堆积如山的牛奶、蛋糕、熟食等各种各样的食品时,我都疑惑同样的问题:这些保质期不长的食品在过了有效期之后,到底是怎么处理的?有人会说,过期食品加工成动物饲料啊。呵呵。这是典型的依靠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维方式。只能说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粮食被浪费了。以我自己为例吧,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印象中只有吃不饱,不够吃的记忆。而现在条件好了,倒掉扔掉的情况经常会发生。超市和中间的流通、加工环节是不可能降低自己的工资和利润的,浪费的粮食只能是通过提高亩产量来弥补。当技术不断更新,单位产量越来越高,大量粮食被生产出来足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时,被浪费的这些粮食才可以被忽视。
同样,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工业、农业的发展规律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当生活物资逐步丰富起来,更多的人才有精力投入到政治、科技等领域,而政治的发展加强了对社会资源的分配;科技的发展则加速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一切都是反过来促进了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也就是降低成本),才得以保障生活物资的更加丰富。而这些愈加丰富的生活物资就意味着我们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长篇累牍地分析这个演变过程,就是想说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基本都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由我们所看不见的自然规律在操控的。但是我更想说明的是:由这个规律导致产生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巨大的问题和危机——浪费。对,没错,就是浪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因为流通过程不能将产品转移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还是出于人对利益的无尽占有欲,还是其它什么因素,总之在整个过程中,都出现了产品的巨大浪费。
前文我也说了,人也是自然的发展产物,人类可能确实无法更改历史进程。个人可能确实无法改变小农经济、手工作坊转变成大农业、大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但是人是有头脑的智能生命啊,起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如何珍惜利用自然资源,应该有清醒、理性的认识啊。我们改变不了历史进程,我们对抗不了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在如何生产,怎么消费的问题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这个完全可以有啊。地球在经过亿万年的演变才积累的资源,在短短数百年间,就被现代人类快要消耗殆尽了,难道我们自身没有问题吗?
我个人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更多地使用向前发展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即我们总是用发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殊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发展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但是同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同卫星一样,在离心力和向心力达到平衡的时候,才能在一个轨道上往复运转。易经说太极生两仪。阴阳两种力是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的。如果我们过于在某个方向中注重的话,那么很容易就被拉离了正确的轨道。发展要不要谈?当然要谈。但是敬畏自然,恪守本性,也同样重要啊。现在这个社会,一旦有人对发展提出质疑,就会被看成倒行逆施,宣扬退步的反面典型来对待。我是觉得目前对发展的强调过于严重了。同时我也非常纳闷的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只能是前进,为什么就不能够倒退呢?即使万一社会真的倒退了,又能怎么样呢?其实在我个人的理解,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社会,还是自然,都在坚守着一进一出,此消彼长的规则。我们在某些方面(物质、技术和经济等等)是大踏步的前进,其实在另外一些方面(思想、道德及对宇宙本质的理解)上同样是大踏步的后退了。
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领导者、政策的决定者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略对内心的审视和自然的敬畏,那么我们即使提前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拥有了如山的财富,却失去了洞察世界的睿智内心,又有何意义啊?说一句不好听的,人类如此急迫的发展,难道真的是要着急去奔死吗?站在权利和财富之巅的人,其内心中还有多少真实的忌惮和恐惧呢?当然了,其实和整个世界相比,人类又算得了什么?自有那个看不见,但是却存在的上帝在审视着所发生的一切。
下面,我就简要细致的分析一下这个演变过程。开始的时候,厂家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大家的技术水平相当,所用人工及成本也差不多,利润空间也差不多。初期因为技术水平低,产量不高,产品也是集中在附近地区销售。后来为了竞争并追求更大的利益,会逐渐提升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当产量大幅提高后,产品就能够实现更远区域更大范围的销售了。这时候就出现了各个中间流通环节和销售门店了。而这些中间环节的运作成本和各自的利益空间,就相应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而为了能够在竞争处于不败之地,厂家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当生物类、食品等等产品还有保质期这样的问题时,厂家极致的做法就是生产效率最大化,使得生产原料成本在整个利益中比重最小化。其实即使产品本身没有过期的问题,比如电器、电子类产品,同样也会因为技术不断升级、功能不断强大而面临着被取下货架进行淘汰的命运。如果我武断一点,可以说整个工业化时代,几乎所有的产品都经历着同样的技术革新进程。厂家的做法也基本都是无限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和企业规模化,而将产品原料的成本最小化,以至于可以轻易抛弃或淘汰过时的产品。就像那个早孕试纸条一样,产品核心试纸条其实就几毛钱,价值都附加在流通、研发和改进技术工艺上去了。所以产品过期了,扔掉就好了,如此轻松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是同样的情况。最初,一家人在一块田里,忙活一年,基本上就是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遇到收成好,富余的粮食也就给家里补贴一些日用品。随着劳动工具的使用,产量越来越高,促进其它行业发展了,带动了农业机械化,这样农业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直至今天,几个人依靠机械化工具就可以种植成千上万亩的田地。大部分农村劳动人员被转移到城市里生活。这样就产生了粮食的运输转移,现在这样的转移甚至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进行。而且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很多粮食不是以素材的方式提供,而是直接加工成为食品。每次当我望着超市中堆积如山的牛奶、蛋糕、熟食等各种各样的食品时,我都疑惑同样的问题:这些保质期不长的食品在过了有效期之后,到底是怎么处理的?有人会说,过期食品加工成动物饲料啊。呵呵。这是典型的依靠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维方式。只能说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粮食被浪费了。以我自己为例吧,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印象中只有吃不饱,不够吃的记忆。而现在条件好了,倒掉扔掉的情况经常会发生。超市和中间的流通、加工环节是不可能降低自己的工资和利润的,浪费的粮食只能是通过提高亩产量来弥补。当技术不断更新,单位产量越来越高,大量粮食被生产出来足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时,被浪费的这些粮食才可以被忽视。
同样,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工业、农业的发展规律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当生活物资逐步丰富起来,更多的人才有精力投入到政治、科技等领域,而政治的发展加强了对社会资源的分配;科技的发展则加速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一切都是反过来促进了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也就是降低成本),才得以保障生活物资的更加丰富。而这些愈加丰富的生活物资就意味着我们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长篇累牍地分析这个演变过程,就是想说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基本都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由我们所看不见的自然规律在操控的。但是我更想说明的是:由这个规律导致产生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巨大的问题和危机——浪费。对,没错,就是浪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因为流通过程不能将产品转移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还是出于人对利益的无尽占有欲,还是其它什么因素,总之在整个过程中,都出现了产品的巨大浪费。
前文我也说了,人也是自然的发展产物,人类可能确实无法更改历史进程。个人可能确实无法改变小农经济、手工作坊转变成大农业、大工业时代的历史潮流。但是人是有头脑的智能生命啊,起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如何珍惜利用自然资源,应该有清醒、理性的认识啊。我们改变不了历史进程,我们对抗不了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在如何生产,怎么消费的问题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这个完全可以有啊。地球在经过亿万年的演变才积累的资源,在短短数百年间,就被现代人类快要消耗殆尽了,难道我们自身没有问题吗?
我个人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更多地使用向前发展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即我们总是用发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殊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发展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但是同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同卫星一样,在离心力和向心力达到平衡的时候,才能在一个轨道上往复运转。易经说太极生两仪。阴阳两种力是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的。如果我们过于在某个方向中注重的话,那么很容易就被拉离了正确的轨道。发展要不要谈?当然要谈。但是敬畏自然,恪守本性,也同样重要啊。现在这个社会,一旦有人对发展提出质疑,就会被看成倒行逆施,宣扬退步的反面典型来对待。我是觉得目前对发展的强调过于严重了。同时我也非常纳闷的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只能是前进,为什么就不能够倒退呢?即使万一社会真的倒退了,又能怎么样呢?其实在我个人的理解,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社会,还是自然,都在坚守着一进一出,此消彼长的规则。我们在某些方面(物质、技术和经济等等)是大踏步的前进,其实在另外一些方面(思想、道德及对宇宙本质的理解)上同样是大踏步的后退了。
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领导者、政策的决定者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略对内心的审视和自然的敬畏,那么我们即使提前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拥有了如山的财富,却失去了洞察世界的睿智内心,又有何意义啊?说一句不好听的,人类如此急迫的发展,难道真的是要着急去奔死吗?站在权利和财富之巅的人,其内心中还有多少真实的忌惮和恐惧呢?当然了,其实和整个世界相比,人类又算得了什么?自有那个看不见,但是却存在的上帝在审视着所发生的一切。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