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资讯 > > 对财富

对财富

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和价值观点真的会取决于人的成长经历。别人我不了解,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自身却是这样。我对金钱财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的。在我离开家门,独立生活之前,我们家的教育方式是没有零花钱。可能这和当时大多数家庭的经济并不富裕有关系。另外也和我父母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对了,下一篇我应该写下关于我父母的故事)。不管对错吧,反正我们家就是这样,我们需要什么,父母给买,总之就是没有固定的零花钱。因为这样的规矩,让我很小的时候就形成对钱又爱又恨的心理。
 
小学还罢了,到了中学,口袋没有半毛钱,怎么和同学交往啊?所以经常是周末,其它同学或者去踢球,或者是看电影,而我总是孤单的一个人回家。由此,孤僻的性格形成了。但是,凡事都是利弊相伴的,就看你是怎么去理解和取舍的。因为没有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了,所以就会多出很多时间来空想和思考。同时也能够耐得住寂寞,我已经习惯于在很长的时间里,一个人生活,而不会感到特别孤独。其次,对于来之不易的钱会非常珍惜。尽管父母不会给零花钱,但是我们肯定也会偶尔从爷爷奶奶那边偷偷要一些,另外卖些废品等等方式积攒一些钱在手上。所以当手里有那么一点点钱的时候就会特别珍惜,这样就逐渐养成了精打细算、计划着花钱的习惯。所以当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生活费在班里算是中等偏下的。但是每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要找我借路费。世界上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当特别稀少的时候,也就特别的珍贵,所以才能特别的爱惜,不敢轻易的浪费。所以父母对待我们的这种方式,多年之后再回看,还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有坏处,就是影响了我和其它同学的正常交往。每当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独自回家时,我就从心理上对钱起一阵厌恶的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几乎是伴随着我的成长。导致我的人生几乎是陷入了一种怪圈,就是我身上几乎一直处于没有钱的境况。确实是很奇怪的,即使我后来自己挣钱了也是这样。无论是因为买房,或者投资,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我身上一直就是没有多少余钱的。总是过着如履薄冰、很紧吧的生活。
 
一方面对钱求之若渴,另外一方面又是排斥痛恨,这也倒是非常符合我双子座双面性格矛盾心理的特征。而且在我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又不断对这种心理加以校正和固化。在进入社会的岁月里,我眼见那么多对财富金钱的追逐而造成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时在我自己的身上也发生了几起因为利益纷争,而导致同学分道扬镳、朋友恶语相向的事情。可能我自己认为问心无愧。但是别人可能不是这么想的啊。或许是对利益的认识不同,而产生意见相左。哎,曾经的情谊都烟消云散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分手就分手吧。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一定是成为了那个他想成为的人。这是每个人的权利。理解不理解,见谅不见谅,那就看造化了。随着我后来对大师的追逐,在点点星火照耀的历史长河中,我也加深了对财富的个人理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明了,财富的积累通常伴随着道德的沦丧。我并不否认努力。但是我更倾向认同易经中进出有道,得失平衡的观点。所以在自己内心潜意识中,我既渴望财富,又担心拒绝财富。起码是财富和道德二者中,我更看重后者。在我看来这二者就是矛盾的,不能兼容的。这个纯属于我个人观点,对不对的,都无需来辩。
 
至于后来,我的思想逐渐变化为,不是追求手里有多少财富,而是追求自己赢得财富的能力有多强。其实这就是一种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理。就是需要时,随手拈来,不需要时,又可以放弃。说到底,这还是对未来有一定的恐惧,还是希望“有”。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要“有”。如果世界都是空无的,那“有”或者“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说,人生真是需要不断修行啊。若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又岂能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呢?“有”也只是暂时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的过程之中,有也就是没有,没有也就是有,心在则无所不在。
 
说了那么多,我不是要说自己超凡脱俗,好像不在乎金钱的。而只是想说说,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领悟,我对财富的一种认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其实有道不有道?那也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但是在儒家的多年熏陶之下,我对自己总还有那么点期许: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